发布时间:2024-11-25 访问次数:
2024年11月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宝成教授应邀莅临四川外国语大学歌乐楼B104,为学校师生作至善讲堂系列讲座“新形势下外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永峰教授主持,众多师生踊跃到场,参加讲座。
本次讲座中,韩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以及我们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从我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切入点,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互为因果关系,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因社会分工对人才需求而设立,外语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变化,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韩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人类历史上高等教育本科课程嬗变过程:第一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课程模式,又称博雅教育模式,起源于古希腊雅典时期为公民或自由人提供的一种既非实用又非必需的教育;第二种是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课程模式,这是一种主要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准备的教育;第三种是由自由教育发展而来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旨在培养眼光远大、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的公民,而非某一狭窄专业领域里的专精人才。据此,我们今年来各本科高校一直在围绕如何解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模式之间的矛盾在探索,出现通转结合,通专融合、通专并重的不同课程模式。
随后,韩教授谈到我们外语专业也需与时俱进,重新定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又有中外文化底蕴和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要求进行积极探索,韩教授认为各高校可以尝试“通专并重”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并对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课程给出了具体的开课建议。各英语专业建设点可参考这一新的课程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做好课程开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韩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新质生产力,AI在方法论和工具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我们应该积极融入人机协同的新生产模式。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现场师生就通识课程的专业水平、校内选修课以及国际组织工作经历等问题与韩宝成教授进行了交流。赵院长对本次讲座做精彩总结,鼓励在场师生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强化专业学习,拥抱人工智能,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整个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