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英语学院至善讲堂(第六期)——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从混合法到融合法的转向

发布时间:2023-05-29 访问次数:

2023年5月25日下午2点30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咏滟教授应我校邀请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从混合法到融合法的转向”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英语学院、研究生院和词典学研究所共同联办,本次讲座由我校博士生导师王仁强副校长主持,校内近300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仁强教授对郑咏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郑咏滟教授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郑咏滟教授的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双语及多语发展。郑咏滟教授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1、2022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两份SSCI期刊主编或联合主编,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编著)三本,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篇。

王仁强教授主持

首先,郑咏滟教授介绍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超学科性。在全球化和世界复杂性和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二语研究出现超学科转向趋势。与多学科和跨学科有所不同,超学科范式旨在打破以学科为边界的研究范式,强调创造融合性新知识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并且具有三大公理支柱。而复杂动态系统从根源上就是一个“超学科”理论,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其挑战了21世纪的学科高塔;其次,其超越了学科,还引入了跨学科知识性主题。所以,超学科转向具有必然性。

郑咏滟教授精彩讲解

接着,郑咏滟教授介绍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设计原则。第一,历史追踪设计原则。复杂系统的动态性在时间流动性的基础上关注到空间流动性,因此,复杂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追踪设计与传统历史研究有两大差别——采用密集的数据点和强调不用的时间尺度。第二,复杂交互设计原则。研究者必须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不能仅使用传统的单一方法。第三,反溯建模设计原则。反溯法提出以系统的现有状态为出发点逆向反溯,找出导致系统演变成这个结果的各类因素组合,从而建立质性模型,对传统定量研究中“还原论“倾向提出挑战。

最后,郑咏滟教授介绍了混合法到融合法的转向。混合法包括了序贯阐释设计、序贯探索设计、三角互证设计和内嵌型设计四种核心法,但其方法论哲学基础薄弱。相反,融合法是一种多方法设计,其中两种或更多的方法被精心组合,以支持单一的、统一的因果推断。其优势表现为:帮助研究者检验假设,“实验现实性“和细化测量手段。因此,复杂动态系统推荐的方法组合有质性研究方法合集与量化研究方法合集的组合、心理认知路径、社会文化路径和创新融合方法的组合。最后,郑咏滟教授以Q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以质性比较分析方法为例对其进行了具体阐释。

师生互动交流

讲座结束前,王仁强教授以“立意高远,学贯中西,理实并重”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和总结。讲座结束前,郑咏滟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详细解答了各位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王仁强教授和与会师生对郑咏滟教授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完美落幕。

摄影:谯靖霖

撰稿人:谯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