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8 访问次数:
2019年10月12日至11月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新稷下本科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新稷下本科生学术论坛(Neo-Akademia Forum)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发起,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在校领导及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论坛于2019年升级成为校级本科生学术类竞赛活动之一。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论坛的规模更大,参加的选手更多,吸引了来自英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教育学院、社会与法学院等学院的百余名学生,使得新稷下论坛上升为全校本科生的学术“狂欢”。与此同时,本届论坛讨论范围更广,包括“翻译研究”、“中外文学”、“中西哲学”、“新闻传播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与法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九大主题。经过来自全校多个院系的共23名评审老师的仔细审读、严谨筛选,73篇论文进入决赛;11月8日下午他们分别参加了十四组分赛场答辩,向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评委汇报了自己的论文成果并接受老师们的现场指导。
翻译研究小组在培英楼408开展讨论,从诗词、电影、音乐三个领域的翻译话题娓娓道来,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翻译学的博大精深。
 
 
国际关系小组在培英楼409就德国、美国、台湾、匈牙利等近年来在外交领域发生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法学小组在培英楼414对老人问题、碳关税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新颖的思维角度阐明了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小组分别在培英楼415、417激烈讨论了当下大众所关心的信息化教学、儿童的早教、特殊教育以及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上的关系这些问题。
 
 
 
在培英楼508、509,文化研究小组着眼实际,就当下社会的文化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鞭辟入里,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
 
 
 
新闻传播学小组分别在培英楼511、512对信息化时代的热门现象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和探讨,他们新颖独到的视角获得了评委的赞赏,甚至连英语学院的张院长也在颁奖仪式上对他们做出了表扬。
 
 
语言学小组在培英楼519探讨着语言的奥妙与本质,她们自信从容,无谓输赢,却汲汲于语言和思想的启发和视野拓展,彰显了学子本色。
 
中西哲学小组则在培英楼410就中外哲学大家的思想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恰似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外文学小组分别在培英楼513、514、515举行,论述范围涉及小说、散文、诗词、神话等,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唇齿之间,尽显风采。
 
 
16点30分,2019年新稷下论坛颁奖仪式在培英楼放映厅召开。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旭春、教务处副处长陈汝平、科研处罗惜老师和各分赛场评委老师都出席了颁奖仪式。
 
首先,张旭春教授上台致辞,向大家阐明最初创办新稷下论坛的初衷,娓娓道来表明了“搭平台、挖珍珠”的心愿,希望论坛升级为全校论坛后能为川外学子创造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机会。他的慷慨陈词,赢得了在场嘉宾及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然后是教务处副处长陈汝平讲话。他对本次新稷下所有老师的支持与同学们的参与表示感谢,并倡议学校和老师们为本科生们创造更多学术参与的机会,弘扬学术之风。
 
接下来,各位表现突出的获奖选手们依次登台,在众人的掌声中接受荣誉,并由领导老师为其颁奖。其中,特等奖1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3名,优秀奖26名。来自英语学院2017级的黄梦源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斩获了特等奖。
 
 
 
 
 
在最后的获奖作品展示环节,特等奖获得者英语学院黄梦源同学展示了她的论文《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谈莫雷事件的本质》,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何澄昊向大家展示了其论文《难民危机下德国政党的竞争与共识》。他们精彩的发言,特别是对学术问题的独到的见解,让在场观众暗暗称赞,内心不由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最后,各位参赛选手们与在场的领导老师合影留念,颁奖仪式结束。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新稷下论坛的成功举办和丰硕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激励着我们朝着真理和更高的学术层次前进。希望新稷下论坛越办越好,让学术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川外之上!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  |  
      英语学院  |  
      黄梦源  |  
     
一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何澄昊  |  
     
一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谢乐天  |  
     
一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李小宁  |  
     
一等奖  |  
      英语学院  |  
      秦娇  |  
     
一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齐浈  |  
     
一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刘玥 方瀚艺 李巧巧 蔡道巧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周锐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艾美琳  |  
     
二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窦子奇  |  
     
二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程海琴  |  
     
二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牟荟如  |  
     
二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吴思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陆淼煜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任育杰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徐子婷  |  
     
二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涂皓南  |  
     
二等奖  |  
      英语学院  |  
      唐楠  |  
     
二等奖  |  
      中文系  |  
      李奥林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陈赛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王雪峰  |  
     
三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樊慧凝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李勉  |  
     
三等奖  |  
      国际关系学院  |  
      顾倩瑜  |  
     
三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葛婧宇  |  
     
三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余昕悦  |  
     
三等奖  |  
      教育学院  |  
      李金雪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张晨馨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王雨佳  |  
     
三等奖  |  
      中文系  |  
      鄢洁玙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白巧溦  |  
     
三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宋杰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张宝月  |  
     
三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孙逸潇  |  
     
三等奖  |  
      中文系  |  
      谭蒙  |  
     
三等奖  |  
      社会与法学院  |  
      艾孟雅  |  
     
三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唐妍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曹可知  |  
     
三等奖  |  
      英语学院  |  
      牛佳璐  |  
     
三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吴媛媛  |  
     
三等奖  |  
      新闻传播学院  |  
      刘馨蔓  |  
     
三等奖  |  
      中文系  |  
      肖淇尹  |  
     
撰稿:韦美炎
摄影:杨 涵
排版:韦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