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8 访问次数:
培养文化中产阶级,明确大学教育功能
——记四川外语学院Office Hours活动第一期
3月10日晚7点,由四川外语学院学生处主办,英语学院党总支承办的“四川外语学院Office Hours”第一期活动在我校西校区A幢1-1举行。主讲人英语学院院长张旭春教授以《文化中产阶级与大学教育的功能》为题和在座近200名同学展开交流。校学生处处长张季菁主持本次活动,英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卢玫、吴维钧,学生处副处长古晶、英语学院各年级辅导员等老师参与此次讲座。
张旭春教授以问题“大学到底有什么功能?”开场,并通过“红色旅游”、“中美学生价值取向”等事例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思考。随即,张教授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剖析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期问题,并用案例说明中产阶级的兴起是社会成熟的表现和稳定的基础。但同时文化缺失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构筑中产阶级文化价值空间的需要紧迫。
张旭春教授对中外文化有深入研究。讲座中多次引用中外各时期思想家、文学家的语录佐证自己的观点。他引用法国思想家科耶夫对60年代日本的评价:“在一个复苏的社会里却生活着一亿无思想的蚂蚁”及撒切尔夫人对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的评论说明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代中国的两大主要任务是在经济上,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上,建设和谐社会。同时他认为:前者旨在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后者为的是培育健康、高尚的中国特色中产阶级文化。这其实也明确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宗旨: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的知识精英和技术人才,而且要培育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文化人才。他主张当代中国大学应设定核心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操守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着,张教授由理论到实践,结合重庆现状,提出促进重庆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既展现浓厚的地域风情,又彰显国际大都市高雅特色的构想。
育人与导航,相得益彰
讲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听众自由提问时间。在场的近200同学踊跃发问,张教授热情解答,谦虚幽默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博得大家由衷的掌声与钦佩。“请问张教授,现在有很多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未来的就业。您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怎样突破这种功利的学习呢?”一位大一女生举手提问。张教授从两个方面解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大学生,要迅速建立大学生心态,调整自己的位置,转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享受自己的专业,用心阅读,充实自己,将考试成绩看淡。”然后,他就川外教育而言,反复强调既要为国家培养专业的外语人才,又要为社会壮大有素养的中产阶级。
“张教授,您是如何看待‘进入社会才是大学教育的目’这样的言论的?”一位男生提出一个犀利的问题。“我一直相信,大学是社会最后的良心!”张教授此语一出,现场顿时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认为大学是平衡实用性与功利心的地方,是培养公共意识和社会道德的场所。实事求是地传播知识与道德才是大学的任务。
情操同学识,诲人不倦
据悉,由学生处主办的“office hours”活动,将积极邀请我校教授和优秀教师与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感悟、生活体验。活动定时定点在西校区进行,采用散谈漫话和沙龙的形式,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帮助大学生砥砺德行、开阔视野、精炼学业、规划人生、提升境界,同时活跃新校区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本期“office hours”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良好反响,一位女同学表示“张教授讲座对文科学校的大学生更好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学们还希望今后“Office Hours”类型的活动能定期开展、有效延续。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认为:“office hours”提供了一个与本专业优秀学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老师们不但具备渊博的学识,更有高尚的情操,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会对个人的情绪、思想、学习方法、生活态度、自我定位等方面产生有益影响,同时还能进一步密切、升华师生联系。
英语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王瑜
![]() ![]() ![]() |